無錫新傳媒
首頁 > 2021年專題 > E起學!有故事的黨史課 > 尋找無錫紅色地標 > 正文

江陰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紅色地標樹起不朽豐碑

2021

04/15

08:26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江水滔滔,不舍晝夜。站在江陰鵝鼻嘴公園的高處往長江江面上看,受黃山基巖控制,江面在此處收縮到寬一千二百米左右,一過江陰,江面又豁然開闊,形成一個縱深寬廣的喇叭形。江陰要塞就矗立在這個喇叭口的頂部,控制著由海入江的要害,人稱“鎖航要塞”。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這里以重兵布防,使山頂有炮群、山腰有塹壕、山腳有地堡群,外加7000余名駐軍、70余門各種口徑大炮,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嚴密的江防體系。然而,就是這樣一處“鐵打”的要塞,卻成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的重點突破地段。

  要塞起義,立下渡江第一功

  “我們在外跑單幫,小本經營蝕了本。做生意很難,希望回家做大生意。”1946年初,中共華中五地委組織部長唐君照收到了四弟唐秉琳、五弟唐秉煜從國民黨江陰要塞寫來的一封家書??此剖菄Z家常的內容,唐君照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語,讀懂了兄弟倆的真實意思:他們痛感國民黨的腐朽,想離開國民黨軍隊,加入解放軍隊伍。

  在組織的感召下,唐秉琳、唐秉煜成為了我黨解放戰(zhàn)爭早期安插在國民黨軍高層的地下工作人員,他們先后在中共華中五地委、華中工委和三野十兵團黨委的領導和精心策劃下開展策反要塞活動,在要塞內部發(fā)展地下黨員,建立地下黨組織,先后爭取了吳廣文、王德容、李云葵等一大批中堅力量。

  1949年3月,中共華東局派社會部情報科長王澂明通過華中工委安排打入要塞,全面負責要塞策反工作。4月初,解放軍三野十兵團黨委選派李干等4人進入國民黨江陰要塞,加強要塞地下黨對國民黨部隊的控制。其間,要塞地下黨面對國民黨軍在江陰大肆清剿的不利局面,沉著機智應對,多次化解了危機。地下黨員深入虎穴,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基本上被架空。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2日凌晨,按照王澂明要求,唐秉琳指揮要塞炮臺調轉炮口,向潰逃的國民黨21軍射擊;唐秉煜率吳銘、李干等提槍沖進了指揮所。面對槍口,時任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如爛泥般癱倒在地。晨7時,江陰要塞召開全體起義軍官會議,接著又召開了千余人參加的官兵會議,宣布江陰要塞起義。之后,江陰要塞起義官兵并與人民解放軍渡江部隊勝利會師,全場一片歡騰。

  江陰要塞起義對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場起義,讓人民解放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立下“渡江第一功”。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認為江陰要塞起義是有功的,他不僅減少了我軍可能付出的重大傷亡,而且使得我軍在江陰段得以順利突破,加速了戰(zhàn)役的勝利進程。這個功勞要歸功于華中工委的遠見卓識,要塞地下黨同志們的機智勇敢與我二十九軍同志的積極配合。”

  渡江“小船”,穿過江防迎勝利

  在1949年大軍渡江前,長江南北的交通聯(lián)絡工作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當時從江陰黃田港向東到護漕港共有四條交通線,在江陰當地,常年搖櫓來往于長江兩岸的船工便成為了地下交通員,這些船工后來也成為了渡江戰(zhàn)役的功臣。長山腳下安全村的申家,就是江陰當地典型的船工之家,申阿才、申金才兩兄弟在跑運輸的同時,曾多次為解放軍送達重要軍事情報。

  在江陰市檔案史志館編撰的《江陰渡江戰(zhàn)役史》中,有一份申阿才的口述資料。在他印象中,最值得回憶的是1949年4月18日,也就是渡江前三天,他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和同為地下交通員的繆學廣一起護送當時的中共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科長王澂明過江。當天晚上,烏云籠罩,申阿才駕著小舢板從靖江六助港出發(fā),載著王征明駛向長江南岸。他們蹚過湍急的江流,躲過敵軍的搜查,輾轉進入江陰城。時隔一天,申阿才又接到了王澂明把敵副營長(實為地下共產黨)送到長山山北去的新指示,一路上,躲過重重“障礙”,申阿才在渡江前夕最后一次完成了接應渡江先遣的任務。數天后的凌晨,江陰要塞成功起義,迎接解放軍大軍過江。

  江陰市檔案史志館黨史研究者承鴻告訴記者,申阿才的二哥申金才,也憑著多年在“船老大”中間樹立的威望,在渡江戰(zhàn)役打響前,動員所有在江北的江南船工原地待命、支前渡江。短短幾天里,申金才和船工們幾乎不眠不休,先后將4個軍、十余萬渡江部隊送達江陰。僅在江陰地區(qū),就有6名船工被授予“渡江特等功臣”,10人名列“一等功臣”。

  2000年9月27日,王澂明又一次踏上了曾經戰(zhàn)斗過的第二故鄉(xiāng)江陰,通過多方聯(lián)系,把申阿才約到了長江飯店會面。已相隔51年的老戰(zhàn)友重新會面,相互擁抱,熱淚盈眶,感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王澂明感慨萬千,當場賦詩一首,內容是:“黃山風雨共一船,渡江先遣五十年,第二故鄉(xiāng)會戰(zhàn)友,了我心愿釋疑團。”

  血染李溝頭,光輝事跡耀后人

  江陰要塞起義成功,讓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順利渡過長江、解放江陰城。然而,順利登陸的先頭部隊卻在一個叫作“李溝頭”的小地方突然遭遇國民黨軍阻擊,一場遭遇戰(zhàn)隨即打響,111名解放軍戰(zhàn)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位于江陰市臨港開發(fā)區(qū)夏港街道的李溝頭烈士陵園幾經修繕,已經成為了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4月22日拂曉,解放軍28軍83師249團二營挺進到朱家店公路附近的李溝頭一帶,突然與國民黨21軍向西增援的殘敵相遇。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向我軍掃射,敵后續(xù)部隊也趕來增援,情勢非常危急。二營教導員鄭立洲當機立斷,由營長聶啟洲率領五連快速向東運動,去搶占朱家店村東面一個制高點——朱舍屋,阻擊由西前來包抄二營的分流部隊。而他和通信員李學勤則帶領剩下的部隊,牢牢地守在李溝頭河,抵抗敵軍的正面火力。

  密集的子彈打得田里麥苗泥塊亂飛,敵眾我寡,敵軍接二連三倒地,我軍也接二連三中彈。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鄭立洲決定留下自己和兩個排,讓其余戰(zhàn)士向東撤退,與營長聶啟洲匯合。“教導員,你先撤!我來掩護!”就在鄭立洲拒絕通信員李學勤的掩護,義無反顧堅守戰(zhàn)場的時候,敵人的子彈在鄭立洲腹部割了一道豁口,腸子從鄭立洲傷口處滑了出來,鮮血染紅了衣襟。他強忍腹部劇痛,又組織戰(zhàn)士迎擊敵人,敵人像瘋了一樣,蜂擁而上,最終,鄭立洲和戰(zhàn)士因寡不敵眾,子彈打光而壯烈犧牲。經過兩小時激戰(zhàn),聶啟洲擊潰了西進增援的敵人,保證了兄弟部隊在江陰申港以西順利登陸。

  李溝頭村村民朱萬祥回憶,當時的他年僅5歲,家人把他藏在竹匾下,上面用茅草遮住,天微微亮時,槍聲漸停,他偷偷從竹匾下鉆出來,走到外面后發(fā)現,土坯墻上到處是槍眼,李溝頭河水已被鮮血染紅……英雄已逝,精神永存,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留下的光輝事跡,至今仍激勵著當地的江陰人民不斷開拓進取,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

  顧問/ 接玉松 文字/ 唐蕓蕓 供圖/ 江陰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無錫日報社、無錫市檔案史志館、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lián)合推出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yè)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