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2022年專題 > 發(fā)力數字經濟 建設數字無錫 > 正文

始終牢記“三個務必” 奮力譜寫高水平數字無錫新篇章

2023

02/12

09:19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市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胡逸

  數字化轉型是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的重要方面,市大數據管理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刻領悟踐行“三個務必”,以高度的歷史自覺,牢牢掌握歷史主動,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持續(xù)提升引領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能力本領,以實際行動,扛起光榮使命,奮力譜寫高水平數字無錫新篇章。

  永葆為民情懷,練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定力。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黨的百年歷史正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作為黨員干部,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前進路上,我們必須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捍衛(wèi)“兩個確立”,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忠誠核心、信賴核心、緊跟核心、維護核心,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在實際工作中,要始終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不斷涵養(yǎng)“數據為民”情懷,牢牢秉持“為人而轉”理念,著眼更加普惠均等泛在可及的數字化服務,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以數字賦能破解民生難題,持續(xù)深化為民辦實事、“微幸福”民生工程,努力消弭“數字鴻溝”,以大數據人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數字化轉型的發(fā)展成果。

  永葆趕考姿態(tài),發(fā)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新征程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已擘畫了數字中國未來發(fā)展藍圖。前進路上,還有許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建設更高水平數字無錫,要求我們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一以貫之地把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zhàn)略、重大舉措,在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工作中堅決貫徹、充分體現。建設更高水平數字無錫,要求我們全面審視當下的工作,立足無錫在大數據領域的先發(fā)優(yōu)勢、資源稟賦與產業(yè)積淀,克服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心態(tài),清醒地認識到“小富”“小進”不僅是升級轉型的窗口期和機遇期,也是能否克服自滿“掉隊”的危險期和關鍵期;數字化轉型工作要求我們既不能沉醉在自己的舒適區(qū)域,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得過且過,而是要永葆“從未稍息”的趕考姿態(tài),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清醒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唯有如此,方能行穩(wěn)致遠,化優(yōu)勢為勝勢、變跟跑為領跑。

  永葆斗爭精神,成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勇者。越到“中流”越要“擊水飛舟”。當前,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工作已進入深水區(qū)。面對全面數字化轉型這道必須做好的必答題,面對轉型深水區(qū)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難題,需要我們拿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永葆初心、勇擔使命、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認真思考研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路措施,盯住市委市政府打造數字城市“無錫樣板”具體要求,緊密結合大數據工作實際,理清發(fā)展思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舉措,細化工作責任,出實招出新招。一是要加強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形成劇烈“化學反應”。全面總結實踐經驗,充分調查借鑒先進做法,加快推進《無錫市數字化轉型促進條例》立法進程。二是要突出重點行業(yè)、關鍵領域,以“智改數轉”為抓手,加快推動產業(yè)數字化、數字產業(yè)化;積極探索籌建大數據集團、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百人數字規(guī)劃師團隊,深挖數據要素潛力,服務產業(yè)體系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三是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推動公共數據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tǒng)有序流動。統(tǒng)籌推進數字化轉型場景推進建設,迭代升級“靈錫”APP,優(yōu)化項目驗收流程,提升信息化項目建設的質效和績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yè)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