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文教興盛,重教之風歷久彌新,學校的發(fā)展歷程,恰似一幅幅生動展現(xiàn)無錫崇文重教傳統(tǒng)的歷史畫卷。擁有百余年校史的無錫崇寧路實驗小學,深植于千年文脈小婁巷,矢志不渝地尋求科研興校之路。
繼承小婁巷文脈
金秋的暖陽下,步入無錫崇寧路實驗小學的校園,操場中央那棵碩果累累的石榴樹格外引人注目。20世紀初,無錫縣立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初級小學的師生們一起在校園中央種下了這棵石榴樹。而后,它歷經(jīng)風雨,始終與學校及無數(shù)學子共同成長。
“崇寧路實驗小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14年8月,初為無錫縣立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初級小學,后于1917年擴展為完全小學,并隨女師遷址至新廟校區(qū),即如今的崇寧路校址。”在學校位于崇寧弄的一處古色古香的小門旁,崇寧路實驗小學的副校長陳偉佳介紹,門上匾額所書為“溯源”二字。如今,每年新生入學,都會經(jīng)過此門,在歷史的回響中開啟求學之旅。
從1914年至2024年,學校幾經(jīng)易名、多次合并,校舍從簡陋平房變?yōu)楝F(xiàn)代化教育大樓。2020年,學校更以“文脈溯源、承學書香”為核心理念,進行了整體改造,讓千年文脈在校園內(nèi)更加熠熠生輝。
教育智慧薪火相傳
在崇寧路實驗小學,一代代教師猶如石榴花開,從最初的點點紅艷,漸成滿園春色。崇寧路實驗小學的發(fā)展歷程,有一位特別的見證者——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顧美云。自1949年作為新生踏入當時的崇寧路實驗小學大門,到1955年進入女中及師范深造,再到畢業(yè)后毅然選擇回到母校成為一名教師,最后于1999年光榮退休,她親身經(jīng)歷了錫城基礎教育領域的每一次細微而深刻的變化。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無錫,顧老師率先嘗試把錄像引進語文課堂。”崇寧路實驗小學副校長陳燕君感慨道,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幾十年間,顧老師始終對語文教學和教育科研傾注了滿腔熱情,進行低年級語文聽說訓練實驗,學校榮獲江蘇省教科研優(yōu)秀成果集體二等獎,被定為市級電教試點學校……在顧老師的引領下,學校教科研成果豐碩,為后輩教師樹立了典范。
多年來,學校先后培養(yǎng)出了江蘇省特級教師顧美云、尤靖希、王銘波、郭磊和大批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學校還培養(yǎng)出了無錫工人運動先驅(qū)秦起,兩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和王忍之,顧夏聲、楊芙清、過增元等六位兩院院士,羽毛球世界冠軍顧俊等一代代杰出的崇寧學子。
校園生活絢麗多彩
“自治自覺、服務社會、奉公守法、愛國愛群……”百年前的八大訓育目標埋下了一顆“公共精神”的種子,奠定了育人價值追求。學校德育主任張潔老師介紹,自2019年起,每年石榴成熟之際,學校都會舉辦“石榴娃伙伴節(jié)”,邀請優(yōu)秀校友回校參加石榴采摘儀式,并請他們分享當年在石榴樹下幸福成長的故事。這些校友們讀書做人、服務社會的感人事跡也深深地觸動了每一位孩子的心。
隨著時代的進步,無錫各小學的教育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崇寧路實驗小學,每周二和周五,學生們都會興致勃勃地來到校園一隅的泥趣工坊,親手制作泥塑,感受并傳承著非遺文化。此前,學生們的作品《蠶貓一夢》還曾榮登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看我72變》欄目,展示了他們的才華與風采。(晚報記者 張穎)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yè)集團無錫新傳媒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wǎng)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